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时间:2021-12-03 作者:天亦不懂情 来源:漂亮女人网
“分数论”导致孩子心焦初中生心理问题较多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我市各级各类学校2626名中小学生作了调查,结果显示,53.69% 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学习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等是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 过半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
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员梁剑玲介绍,此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我市中小学生为对象,将全市学校分为城市、城镇和农村学校三类,部分省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规范化学校、非等级学校参与抽样,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1~2个班级学生,全市共2626名学生参与调查,男女学生比例为1:1。所有回收问卷的效度量表 (即测谎量表)得分全部高于7分,有效率为100%。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8项。
调查结果显示,焦虑总分超出正常焦虑水平的学生占1.75%,需要进行特别辅导,但与国内相关研究数据对比,仍属良好状况。但在上述8项内容中,53.69%的中小学生至少有一项存在异常焦虑,就是说过半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适应不良。
■分析 学生学习焦虑表现最为突出
“从各因素的异常检出率来看,由高至低依次顺序前4位是学习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异常突出,其检出率要比其他各因素中最高的过敏倾向还要高一倍多,反映出学生学习焦虑的倾向更为普遍,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梁老师介绍说,学习焦虑异常高检出率反映出我市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过分担忧,十分关心考试成绩等,学生一旦出现学习焦虑异常,就常常对学习有恐惧心理,甚至无法安心学习。
另外,相关数据还显示,小学、初中、高中焦虑总分超出正常焦虑水平的学生分别占1.62%、2.53% 、0.89%,说明初中生是出现心理问题较多和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最大的群体。
(见表一)
小学生易自责初中生较敏感
学习焦虑是贯穿小学、初中、高中最严重、涉及面最广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过,从调查情况看,小学生的自责倾向较中学生明显,学生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常将失败等归因于自身;中学生的过敏倾向则较为明显,主要反映为对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易小题大做,一有什么事就放心不下,常感到担心与不安。梁老师分析,小学生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而中学生的过敏倾向则与青春期发育和学习压力等有关。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小学生孤独倾向异常率更高。在8项因素中,男生孤独倾向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生,但其他因素的异常检出率及焦虑总分都是女生高于男生。有专家表示,一些男生往往由于不会与人相处或是由于较多的攻击、破坏行动而不合群,不被集体包容,因而产生孤独倾向。


“分数论”加重学生焦虑心理


“中山和国内其他地方调查分析的情况一致,学习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是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这与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和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梁老师分析说,如今,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社会对人成才的价值判断比较单一,“唯有读书高”、“学历=能力”和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升学率则成为评价学校质量的标准,在这种价值取向的驱使下,虽然社会呼吁“减负”,学校为学生“减负”,但家长却不断地为孩子“增负”,孩子要简单重复地做各种练习册,还要穿梭于各种补习班中,课余时间全被学习填满。另外,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从中学蔓延至小学,最终让不少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倾向,而这一倾向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
梁老师认为,由于过分担心和焦虑,部分学生会减少课余活动时间,从而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弱。有些学习焦虑强烈者还会引起生理反应,如胸闷、头重、疲劳感、失眠或对声音、光线过敏,这些身体症状必须解决学习焦虑才会消失,而直接治疗是无效的。
繁重学业引发过敏、自责倾向
过敏倾向是指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或与人相处时有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种种困惑,与老师、家长、同伴关系紧张。在梁老师看来,过敏倾向也与繁重的学业有关。“在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活动的高要求、人际交往的复杂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矛盾冲突等巨大压力下,不同人格特点的学生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梁老师说,过敏倾向实际上涉及到焦虑素质,往往学习焦虑素质越高,过敏倾向比重就会相应增加。
另外,学生自责倾向也有可能与“学习”有关。比如,一部分人一直体验着学习的失败,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本身难以负荷,再加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远多于支持与鼓励,导致学生学习不好就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且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而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鄙视、自我轻蔑。 ■建议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减轻压力
谈及如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梁老师认为,要从根本上解除学生学习焦虑,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要深化教育改革,整体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获得一致的教育条件和一样的发展机会,切实减少学生因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带来的过重学业压力。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设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多地理解和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生出现的学习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等心理问题,让我们看到全面推进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为中小学生设置系列化、系统化的提升学习能力、应对情绪状态、改善人际关系等心理教育内容。”梁老师说,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特别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另外,我市中小学还要构建和完善预防、预警、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尤其要密切关注初中生群体,在经过筛选、甄别的基础上,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干预。在心理健康专业师资配置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上,要加大行政指导和管理力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优化育人环境。
父母要对孩子讲民主、讲平等,成员间要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感到温暖、安全。老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学生感到学校可爱,老师关怀,同学友好,师生关系良好,乐意到校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2、满足孩子独立要求。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之事,不要处处干预、限制,以防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抵消教育效果。3、维护孩子自尊。
家长、老师切记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择机而教。4、指导人际交往。
育人相处讲诚信,对人要理解、宽容,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受到不公平待遇不灰心气馁。5、多与孩子交流。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