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孩子的“手机控”,家长这样做超管用!

时间:2021-11-28 作者:爱上你是我的错134 来源:漂亮女人网
当今时代,电子设备作为生活的工具,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

当今时代,电子设备作为生活的工具,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

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孩子和家长关于"手机"引发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

最近一款叫做《王者荣耀》的游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人民日报》两度发文重责。随之浮出水面的是有关未成年人的各种新闻报道:

5月,一名深圳11岁男孩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花光家中3万积蓄。

6月,一个杭州的13岁男孩,因玩手机游戏《王者荣耀》被父亲劝阻,一怒之下从自家阳台一跃而下,摔成脚部骨折,落地一刻自语:我怎么不会飞。

但《王者荣耀》仅仅是网络洪流中的一支,医生疑与长期沉迷手机游戏有关;

13岁江西女孩离家出走,赴温州见网友……

网络娱乐和社交占用了父母太多的时间,也让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变得更少,更乏味。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时,如果有沉迷网络的父母作为榜样加持,那么,沉迷游戏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还有一些孩子在现实中缺乏价值认同,通过游戏来逃避压力。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孩子沉迷于游戏,不如说是孩子沉迷于在游戏中无所不能的感受,沉迷于受困在心的“英雄情结”。

之前有一则新闻,采访一位小学生,问到他为什么那么爱玩游戏时,他回答说:“我是我们班里玩得最厉害的。”但提到学习成绩时,刚刚还满脸自豪的小男孩却低头不语了。

在游戏世界中,孩子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一个人。但这种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落差,也很容易让孩子把自己像鸵鸟一样埋在游戏的世界之中,不肯轻易抽离。

好奇心也是孩子沉迷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基本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他们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这份好奇心,实在是太强大了,也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发现,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

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尤其在孩子们兴趣最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区别更是突出。这些区别的存在,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一种是软弱的家长。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

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这不仅仅是单一的孩子行为偏差,更多反映的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偏差的爆发。

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不是我们拿走孩子的手机、掐断孩子的网络就能够完全禁止的。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而让孩子能够脱离对网络的沉迷,需要家长更多理性的思考,和爱的指引与表达。

如何让孩子能够面对诱惑持身自控,做到有节有度呢?

一、扩大孩子的兴趣点,陪伴是最好的告白。

扩大孩子的生活面,让孩子体验更多丰富而有趣的东西。有的时候,游戏又何尝不是我们“堵”住了孩子的兴趣之后,孩子重新给自己找的出口呢?

二、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家长应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这些都是走进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骤。

三、约法三章。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时候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跟孩子“约法三章”,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热门关键词